分校信息:【河北

69

学员悟语▕ 徐海霞:学习《易经》,洞察规律,增长智慧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3-10-10 15:05:3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这个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美好秋天,我怀着对《易经》的崇敬、神秘、探索的心情走进了商帅的《易经》课堂。听李中华老师、刘震老师、王鑫老师分别对《易经》进行了解读。李老师还领着我们进行了蓍草占卜。这次课让我对《易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刘老师告诉我们,《易经》是中华文明中传承最久、影响最大、活力最强的学术体系,深以为然。

  孔子对易经的评语:“洁净精微。”看似简单含义却深广。"洁净"二字包括宗教、哲学的含义,学了易经,人的心理、思想、情绪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非常宁静、澄洁。精微二字则是科学的,是无比细腻精确的

  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

  本文为哲学45期班委徐海霞对《周易》课程的课后所思、所悟,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徐海霞

  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45期班委

哲学

  01.《易经》的作者、版本和派别

  关于《易经》的作者刘震老师说涉及三位圣贤:一是伏羲画卦。伏羲最早以符号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即64卦的卦象。

  二是文王系辞。文王围绕64卦写出了卦辞,其子他周公补充写了爻辞。但是古代有一种说法,周公言父,不改父志,意思是说子承父志不必显示儿子的成绩,所以说写系辞、爻辞的功劳都记在了文王身上。

  第三是孔子释义。孔子解读卦辞、爻辞,作《十翼》,以哲思代替了卜筮,让《易经》成为无以超越的世界级哲学瑰宝。

  关于《易经》有三个版本:

  《连山易》、《归藏易》,以及《周易》,总称为“三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先后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也是三易的不同之处。《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研究《易经》的心得记录。

  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才开始发展下来。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渊源于《易经》所画的64个卦。

  《易经》的三个主要派别:

  一是象数派,以周易的卦爻符号为核心,即围绕伏羲卦象进行解读。

  二是义理派,以周易的哲学要义为核心。

  三是图书派,以周易的文化延伸为核心。

  02.《易经》的三个原则和法则

  《易经》的三个法则为:变易、简易和不易第一是变易。所谓变易,是指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里,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第二是简易。

  宇宙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知识、智慧没有办法了解的。宇宙间的事物无时不变,尽管变得法则极其复杂。但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了解其运行原理、规律以后,就变的非常简单。之所以有人说“有其事不知其理。”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只要智慧够了,有其事就一定知道其奥妙。

  第三不易。

  不易是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变化之中又有不变,有些规律性的根本内容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这个东西宗教上叫上帝、神、主宰、佛、菩萨;哲学家把它叫做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不管它是什么,反正总有一个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易经》的三个法则:理、象、数。

  理就是义理、哲理、哲思;象就是我们看到文王64卦的卦象。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

  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有它的数。

  《周易》原本象数,发为义理,研究易学,必以象数、义理为大宗,旁及如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及至现代科学的说法,都属于枝附。

  刘老师说:术数学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态度,术数学与经济学是互相影响的两面。

  03.明确学易目的 增进人生智慧

  其一要了解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其二要仰天观地,融于自然,努力做到天人合一。其三深切人事,以此洗心。

  系辞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关于学习的方法,系辞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是学习周易的两观两玩法。

  对于刚入门的同学,我觉得占卜解卦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学习义理,懂一些人生智慧,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更有现实意义。

  《周易》里蕴含很多人生智慧,刘震老师总结有三:

  一是合德之智,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凸显中国的智慧。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道德经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4卦也都是来源于自然,是对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规律的总结,然后形成64卦的卦象。将自然规律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坚守底线。

  二是要有同人之智,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凸显中国义理。

  三是知命之智,学会处理人与内心的关系,这凸显中国价值。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我们的幸福指数。能否跟别人和睦相处,取决于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认识。

  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对宇文氏的赞叹充分说明良好的心态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果我们内心特别宁静和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地自我完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奢望,不会短视的斤斤计较,不会自私自利。儒家文化特别讲究天地君亲师。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然后内心和谐安宁,不要太计较自己的得失和利益,会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讲天理良知,我们自然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修养,知道、信道、行道的过程,关键还是要做好自己。

  04.学以致用 提升人生境界

  《周易》里蕴含很多人生智慧,刘震老师总结有三:

  王国维总结了古人描绘的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懂了《易经》,运用好其中的智慧指导工作和生活,我们肯定可以到达第三重境界。

  王老师说圣人作易的宗旨是通德类情。

  《周易·系辞》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古时候,包牺氏(即伏羲)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探索时间的运行规律;低头观察地形,观察空间内万物应时变化的情况,包括鸟兽、草木与人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状况,于是开始制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德行,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

  所以只有把八卦赋予空间和时间的意义,才能代表宇宙万物及其属性,并反映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能使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个卦象图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言,言中有意。卦象里边有穷天下之理,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

  我们知道自古之来,有意即有象,有象即有言,循言以观象,循象以观意。我们可以因象明理。

  当然了,有的时候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圣人对于卦象充满了崇敬之意。言者尚其辞。

  王老师还告诉我们什么是神明之德,如何通神明之德?天的精神代表就是神明。“神明之德”,在《阴符经》里面,也叫“不神之神”。是个人通过唤回神明之德,去实现与道合一的终极目标。

  那如何通神明之德呢?我们对神明要有敬畏。丧失了敬畏,做事自然就无法无天。因此社会秩序紊乱、怪相丛生,人类自然危于旦夕。建立人类的神明感至关重要。更要进一步学习他们终始如一的道德操守,道法自然的修养境界,无我利他的奉献精神。当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都懂得应当慎独,都有了更高的道德标准,更高广深远的视野,就不会做不守法的事情,就会树立正知正见进而正行。

  想要管理好企业,让家庭和睦幸福,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即《大学》里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我们就是要明明德,修养自己,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古之学以为己,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关于如何修己?其实《易经》里告诉了我们很多方法,比如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自强不息,要有一种拼搏奋斗的精神;在做人方面,要厚德载物,要低调谦虚,就象乾卦初九爻说的:潜龙勿用。还要谨防:亢龙有悔。即便是有了一定的成就,也要保持低调谦逊,要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的这种敬畏之心。敬畏天地自然,敬畏法律法规等。

  那么如何类万物之情呢?我们要把握万事万物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要有至诚之心,有共情的能力。

  《说卦》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中庸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实这跟《大学》里边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明心见性。尽己性,尽人之性,然后才能通物之情。人辅佐天地,才能成天地之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根本,皆在于明己明德,尽己之性,皆须有格物穷理、正心诚意的功夫。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要把握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万物,把握运用规律,做好自己,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易经告诉我们很多根本宗旨。如“履霜,坚冰至。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蒙以养正,圣功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等等。我们学以致用,一定可以成为智慧之人。

  李中华老师融贯古今,旁征博引,不仅给我们讲了《易经》的起源、发展史,还讲了中华文化及《十三经》的发展历史,最后还用蓍草占卜的方法,让我们每个人都起了一卦。通过实践,让我们知道了占卜的方法。

  《易经·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一段,就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占卜。

  当然,占卜得出卦象之后的解卦更重要。有时占出的卦还要变,变卦后才能确定最后以那一爻来解卦,真正能把卦解好,还要考虑时机,不是一日之功。

  就象刘老师说的,解卦就象开车,你学会了技术,有了驾照,但没有三、五年的上路的实践演练,驾驶技术是不可能提高的。

  帛书里边有一种思想,说仁以求己,德行求福。“卜筮者,天谋也。”但个人有决定权,因品行而带来的灾祸即便知道了,也难逃其罪。

  所以我们求卦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天道,自我约束,“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活出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