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信息:【河北

56

王一鸣: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3-05-10 14:46:17

  疫情后的世界经济由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增长放缓、通胀高企。通货膨胀、俄乌冲突和金融环境的恶化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经济逐渐恢复。中国经济则呈现企稳回升,但将面临出口贸易下行压力、美国推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工业增长乏力三大挑战。经济重启最关键的还是市场的信心,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

  本文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第21届中国大健康行业企业家峰会暨商帅返校论坛上,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及其展望》为题的内容分享。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展望做一个交流。

  我们讲形势,形和势哪个更重要呢?势更重要,势决定形,所以我们分析形势,一定要观察大的趋势性变化。

  今天跟大家就三个话题做一个交流。第一,疫情后的世界经济什么样?第二,中国经济怎么样?第三,下一步我们怎么办,如何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王一鸣

  01.疫情后的世界经济

  增长放缓,通胀高企

  我们经常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可以看到100年前,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大流感。我们现在又面临什么呢?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这个似乎有一点相似,这中间正好经历了100年。

  聚焦当前,疫情给经济带来了长期的创伤,当然疫情已经慢慢的在结束,但是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乌克兰危机还没有结束,加速了地缘政治的对抗,也加剧了供应链的紧张。再看全球的粮价、能源价格的高起又推高了通胀,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在放缓,滞胀的风险在上升。

  首先,我们看一下增长的放缓。根据今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召开的春季峰会上刚刚发布的数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8%,去年是3.4%,回落0.6个百分点。对于未来5年给出了一个基本预判,大概在3%左右,这个是过去几十年最低的一个中期的预期,这说明全球经济相对比较低迷。

  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三:一是由于通胀,各个国家收紧了货币政策,比如提高利率,美联储提高了9次利率,所以资本成本提高了。二是俄乌冲突持续的加剧地缘政治的割裂。三是金融环境的恶化,比如说最近银行业的问题,美国硅谷银行、瑞银、信贷银行等都出现了问题。

  那么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哪些经济体带来的呢?主要是发达经济体。今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从去年的2.7%下降到1.3%,我们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增长比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明显要高一个很大的台阶。不光是发达经济体增长在放缓,而且全球的通胀水平还处于高位。去年全球的通胀是8.7%,今年会略有下降,但是依然处在高位,核心的通胀下降,粮食和能源价格扣掉以后,核心的通胀率下降速度可能会更慢一点。

  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是主要的引擎。发达经济体在放缓,但是中国和印度新兴市场的经济在恢复,中国大体要贡献全球增长的30%以上,过去几年大体都有这个情况,中国和印度加在一起,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大体要占半壁江山,美国和欧元区对全球的贡献只有十分之一,这就是现在全球的一个基本格局。

  发达经济体放缓,主要是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面临衰退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美国经济增长是2.1%,比2021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今年会是多少呢?今年会是1.6%,比去年还要下降,这个就是美国的增长预测,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态势。

  美国从需求端来看,它的需求在逐步的减弱,供给端由于资金成本的上升,工业生产也在下行,美联储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它要不要抑制通胀?抑制通胀就可能还要继续加息,但是继续加息,商业银行已经面临困境,硅谷银行已经被美国银保监会收购了,所以再加息会带来更多的银行出现问题。至于财政这块,已经到了债务上限,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就要不要提高上限问题“正在打架”。从社会层面来看,美国的科技企业都在裁员。

  发达经济体还有一块就是欧盟。欧盟今年的增长可能是0.3%的增长,不排除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今年的0.3%,相比较去年3.6%的增长,也低于过去3年1.1%的年均增速。

  那么造成欧盟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这对欧盟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其次,欧盟要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带来了能源价格暴涨问题。我们接触过一些欧洲的企业,比如前些年碰的法国企业,法国的电价涨了5倍,给生产企业就带来了一个直接成本上升问题。最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给美国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车补贴,对欧盟构成了不公平竞争,也导致了美欧产业之间的摩擦。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曾经提过一个问题,“全球经济是不是已经陷入一个长期性的停滞”?他说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11年到2019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平均为3.6%,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也就01年到07年4.4%的增长率下了一个台阶,所以他认为这是不是未来的一个长期趋势。

  我们再回到最近世界经济的整体情况。IMF总裁最近说未来5年是3%左右,原来从4.6%下降到3.6%,下了一个台阶,就是说金融危机以后比金融危机前下了一个台阶,那么现在还会再下降,这就叫全球增长放缓,这个就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

  其次,我们看一下通胀。全球的通胀依然居高不下。开始我已经说了,去年是8.7%,创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应该说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在通胀,新兴市场是9.9%,创了2000年来的新高。今年通胀会有所改善,有所放缓,但是能源和粮食价格扣除掉,核心的通胀率还没有达到峰值,就是说通胀依然处在高位。

  高通胀是否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亚洲,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处在通胀之中,甚至很多人认为已经被通胀以往的国家,像瑞士现在也通胀了。那么通胀到底是个暂时性的现象,还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也需要我们去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追溯一下,过去30多年,全球的通胀为什么消失了。像美国、日本、欧元区、中国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从本世纪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我们叫做低通胀。

  过去30多年,应该说本世纪以来,主要经济体的通胀都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而货币供应量确实在大幅的增长。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过去30多年,钱到哪儿去了,怎么不通胀呢?因为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吸收了通胀压力。比如全球化,中国将近3亿农民工参与到国际大循环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把商品的价格给压下来了,包括保健品、药品。因为我们的成本低,这个就是全球化带来的。第二金融的全球化。资金的全球流动,推高股市、债市、期市、房市,又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的通信和技术革命,所以形成了这种全球的零库存,及时供货的国际工序分工体系,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那么为什么最近通胀又回来了?因为吸收货币的一些因素现在开始消失了,全球化倒退,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收缩,全球贸易减速,所以这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再加上中美博弈走向系统性的对抗,俄乌冲突,全球的碎片化,有人说巴尔干化,原来抑制通胀的一些因素开始消失了,所以我们说通胀又回来了。疫情后的通胀进一步的抬升,什么原因?因为发达国家在需求端的扩张,怎么扩张呢?给每个家庭发支票,给你钱,你去消费。但是供给端呢?供应链断了,俄乌冲突把供应链断了,欧美企业的供应链断了,他们的需求扩张将通胀迅速的进一步拉伸起来。

  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开始加息,从去年开始首次上调联邦基准利率,创了近40年来的最快的加息记录。原来低通胀的时候利率很低,大家都愿意负债,全球的杠杆率持续的上升,负债水平大幅度提高,资金成本很低。开始加息以后,债务成本就持续上升,开始发生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经常把全球的经济叫三低一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和高债务。现在正在变化为,低增长,高通胀、高债务,债务并没有降下来,然后高利率,后果就是高风险。所以世界经济就面临增速放缓、通胀高企一个局面。

  02.中国经济

  企稳回升,面临挑战

  关于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它未来的走向,我们可以记住八个字:企稳回升、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今年一季度数据已经公布了,一季度经济增长4.5%,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有很大的改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回升的轨道。有人说一季度4.5%,二季度会怎么样?二季度会更高。去年二季度0.4%的增长率,基数非常低,因为二季度疫情扩散了。所以今年的二季度会更高,我们估计大概是7.4%左右。

  经济的回升主要的动力来自何方?服务业回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疫情冲击的主要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要面对面,要接触,当然也有远程服务,但毕竟有限。一季度因为疫情放松管控以后,服务业迅速回升,增长5.4%,对经济的贡献接近70%,所以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是服务业带来的。

  从生产端来看,服务业贡献了70%。从需求端来看,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最大,为66.6%。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去年全年是9.1%,因为出口下降了,所以制造业投资也有所下降。第二,为什么下降,去年的基数太高了,所以也有所下降。基建投资8.8%,去年为9.4%,也有下降,因为基建投资是要花钱的,地方财力不足,但是基建投资有国家、有专项债,有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撑,所以还是保持在高位。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房地产投资下降10%,今年一季度下降5.8%,有人说年底能不能转正,现在还不知道,有待观察,但是房地产应该说有转暖的迹象。

  出口增长好于预期。今年1-2月份按美元计价的出口下降了6.8%,但是3月份出口增长了14.8%。怎么3月份就这么强劲呢,由于3月份的强劲反弹。一季度增长出口增长为0.5%,去年都是负数,今年增长了0.5%。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出口反而增长了,原因在于对东盟出口大幅度抬升。现在东盟是我们第一大外贸伙伴,超过了欧盟。另外,从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了66.9%,这个就对冲了一些商品出口的下降。当然,我们的医药、医疗设备、大健康如果也能这样的话,不是这种局面了,所以我们也期待着有这一天

  对于经济恢复的困难也要有充分的估计,包括我们每个企业,要看到经济是在转好,趋势也是在转好的,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一季度我们经济摆脱了疫情的阴霾,整体是在恢复,但肯定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所以现在经济的恢复,还是不平衡的,内部是不平衡的,比如说服务业恢复很快,但是一二产业恢复不是太好,国企恢复比较快,民企还相对比较低迷。像民企的投资,一季度只有0.6%的增长。为什么不投资?是信心吗,好像不完全,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现金流,敢不敢负债,敢不敢加杠杆,所以我们说它还是结构性的分化。

  那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外贸出口后续可能还会面临下行压力。因为3月份14.8%,冲得那么高,后面会不会持续那么旺盛,我说还会有下行压力。首先就是全球经济,全球的外贸依然低迷。根据世贸组织最新的预测,2023年全球的商品贸易增长1.7%,比去年2.7%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过去12年平均增长为2.6%,中国风景独好,贸易强劲反弹。再加上美国、欧盟外需收缩,对我们的经济也会带来影响。

  第二,现在美国在推进供应链的去中国化。为什么要去中国化?因为美国觉得中国生产集中度太高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危险,所以中国的份额要降低,这个就叫去中国化。去中国化会导致一部分面向全球供应链的资本会外移,外移以后会带来我们外贸的下降。

  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这个是几年来一季度最低的水平。1-2月份,根据国家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高达22.9%,说明我们最近也走了一些企业,很多企业在去库存。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了同比、环比的下跌,这反映了需求端还不旺盛,然后消费需求恢复也不平衡。

  目前服务消费恢复的比较快,比如餐饮、娱乐、旅游,好不容易没见面,大家都想聚一聚,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都是这种恢复性的消费。但是一季度,汽车下降2.3%,家电下降1.7%,为什么下降,房子没有人买,买家电干吗,通讯器材也下降,换手机的频率也下降,你去手机行业了解,过去更新很快,年轻人追求时尚,一两年就换,现在不换了,凑合用吧,兜里的钱好像不大够,因为需求恢复很不平衡。

  房地产市场仍然处在调整之中。我们说房地产投资还是负的,还没有转正,竣工面积增速回升,创了2021年以来的新高,这个是什么带来的——保交房。竣工面积就回升了,你没有现金流,我给你解决,你首先把房子弄完,你保交房。但是商品房销售也有小幅度的抬升,但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都是下降的。因为房企扩大投资的意愿不强,看不到前景,其次对未来也看不清楚。

  民间投资比较低迷,全国固投增长5.1%,但民间投资仅增长0.6%,民间投资主要是资产负债表还没有得到修复。

  市场信心恢复了吗,应该说还没有完全恢复。一季度,住户的存款增加了9.9万亿,去年增加17.84万亿,通常我们大概一年增加10万亿,增加17.84万亿就意味着多出了8万亿,有人叫做超额储蓄。为什么要去储蓄呢,不拿来消费,因为对未来没有预期、对未来的信心还不是很足,这叫做预防型储蓄。人民银行做过储户调查,倾向于消费和投资的居民,只占23.2%和18.8%,60%多都是倾向于储蓄、存钱,因为未来有不确定性,当然。还有一个,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去年人口净减少8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9.8%,这个比重还会持续的上升。老龄化加快,对中长期的消费需求也会形成一个制约。

  03.提振市场信心

  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

  怎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有人说央行增发货币,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高达12.7%,发那么多的货币,不通胀才怪呢。也有人说CPI还在往下走,PPI连续6个月负的2.6,CPI0.7,还在逐月下降,能不通缩吗?也有人3月份当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同比多增7079亿元,那么多的钱,价格还在走低,也不创造信用,那钱跑哪儿去了?这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就是需求还没有恢复,而且需求的恢复滞后于供给能力的增长。

  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经过疫情3年的冲击,无论是居民家庭、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了系统性损伤,导致居民消费更加谨慎,企业的投资意愿和风险偏好下降,地方政府投资和支出能力下降,所以整个经济体系的信用能力也在下降。

  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恢复信心、恢复需求,但愿意负债、扩大投资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且存在波动。因为要想资产负债表进入一个正常的轨道需要经历重启、修复和繁荣三个阶段,当前,我们处于疫情后的经济重启,向修复阶段过渡的时期,对经济的恢复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它,得了3年病,突然间就好了。

  而这个过程当中,经济重启最关键的还是市场的信心,只有增强信心,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激活,居民的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创造能力才会迸发,外资才会看好中国市场。

  如何增加市场信心,要回应市场的关切,要抓住正解,要解决问题,那么市场就会有信心。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

  资产负债表很重要,政策环境也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快速发展的奇迹,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把民间市场激活,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的调动起来,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民营企业关心什么?三个最重要:第一政策的稳定性。两个毫不动摇不能变,你不要过两天形势好了又变成了,这个不能变。第二,公平竞争。要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要有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没有公平竞争都要从制度层面清理。第三,要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他们心无旁鹜,创新创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