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信息:【河北

56

柏拉图:真正的哲学,是练习“死亡”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2-10-26 10:51:28

  哲学是练习死亡吗?

  柏拉图(Plato,前427一前347)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绝不是要我们去自杀。

  柏拉图受到古代奥菲斯(Orphism)教派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灵魂不断轮回,身体只是灵魂的监狱,只有死亡才能使灵魂真正重获自由。

  因此,“练习死亡”是说人的一生应不断修炼,逐渐摆脱身体、心智对灵魂的束缚。

  近代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一I860)也有类似的说法,他曾说:“最高的道德就是自杀。”

  叔本华的思想受印度教经典的影响,认为宇宙万物最后的基础是“求生存的意志”(the will to live)。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这种意志就是活下去的欲望。

哲学

  人的意志永远有所求。

  人生就像钟摆,摆荡在欲望与无聊之间。欲望尚未满足时,人会感到痛苦和烦恼;欲望满足后,便觉得厌烦和无聊。

  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个人生命的发展给别人造成了压力和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人为人是豺狼”,每个人都要防范他人。因此,“最高的道德就是自杀”。

  然而叔本华本人却没有自杀,因为他找到了两种解脱方法:一是发展艺术的审美情操(美感默观),二是宗教信仰。

  艺术的审美情操表现为无关心的即(disinterested)态度,比如看到一幅画,画了一个苹果,观赏者既不想求知了解产地,也不想拥有它一吃掉它,而只是静静地观赏;宗教信仰可发展出慈悲、博爱的高尚情操,使“我”与他人成为同胞、兄弟姐妹,融为一体。

  哲学的爱好智慧,不仅仅是理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炼,慢慢其摆脱本能的冲动和欲望的困扰。

  孔子(前551一前479)在《论语》中提醒我们,要成为君子,必须戒惕三点:年轻时,血气还未稳定,应该戒惕的是好色;到了壮年,血气正当旺盛,应该警惕的是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应该戒惕的是贪求。(《论语·季氏篇》

  血气正是指身体本能的冲动欲望,我们应该不断修炼,化解欲望冲动的影响。除此之外,更应进一步修炼自己的心思,不要胡思乱想。

  《论语·子罕》中提到孔子没有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坚持己见,不顽固拘泥,不自膨胀。孔子正是通过修炼,达到了这样的人生境界。

  研究哲学家的理论,不能只了解一半,而应全盘通晓,千万不能误会。

  有些学者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黑格尔(Hegel,1770一1831)早年的思想,好不容易研究到他晚年的思想,发现他说“我早期的思想不算,那时还不成熟让人白费了好多精力。

  与外国学者不同,中国先秦的儒家、道家的学者们是先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思想后,再出来发表见解,如,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篇》)

  我们要了解每个哲学家的完整学说以及背后的根据,不能断章取义。柏拉图说:“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

  最近有一种类似的说法颇有道理:“生活的步调要慢一些,以使灵魂能跟得上我们的脚步。”

  学习固然重要,但真正的人生智慧绝不能脱离实践,说一丈不如行一尺。比如,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自己亲身示范最具说服力,绝不能留给孩子一个“说说就算了”的印象。

  《中庸》中提到:“别人一次就办到的,我就算做一百次也要办到;别人十次就办到的,我就算做一千次也要办到。”但是,只要做到了,都是一样的做到。这恰恰说明了实践的困难。

  没有人一出生就具备良好的德行,任何人能有卓越的表现,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修炼得来的。

  因此,爱好智慧绝不能忽略修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