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信息:【河北

57

历史大讲堂|雷博:通过文明史的视角“认识自己”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2-09-06 10:13:50

  理解一个文明的历史,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探知;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我更觉得它像一个剧场,要建立起契机感应,要具有表演性中的“娱乐性”。企业家学习历史,既要有兴趣导向,也要有某种系统性的追求,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当雷博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引经据典,徐徐道来,坐在对面的聆听者会自然的感受到一种穿越千年的时空交错。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身上那份“方寸之间有又天地”的通透感,仅只言片语,“谈笑有鸿儒”的形象便充实起来。

  本文雷博老师从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学习方式的选择、企业家该如何正确学习历史等角度给出了他的思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历史讲师雷博

  文 l 由雷博老师《中国通史》课后采访整理而成

  问:企业管理者学习历史对现实有何借鉴意义

  雷博:

  首先,历史本身在经验教训层面的借鉴意义是一直存在的。

  比如资治通鉴里面讲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我们最常见的,能够从历史当中汲取滋养的一种方法。

  此外,历史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人类的命运放在一个贯通全球、横跨数千年历史的脉络和场域当中,为现代人看待问题提供了一个大开大合的时空视角。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我们对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思想、精神、文化、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都要有足够深入的、整体性的学习和把握。

  中国历史的不同时代,不仅仅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过去,它也在不同的时期,以特定的方式,从价值理想、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政治甚至是生命选择层面,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解一个文明的历史,即是自我探知。是理解自己、理解个人内心世界构成的一种方式。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箴言“认识你自己”。

  但“认识自己”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除了通过生活、心理自我认识,认识自我最好的方式,恰恰是通过文明史的视角,把“我”这个精神现象放在一个大的时空尺度当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条分缕析,才能真正的理解“我的思想、我的判断、我的选择”,以及在这些背后到底有哪些要素,哪些历史上的影响因素,参与并构成了这样的一个“我”。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历史的意义、层次是多元的。不管何时开始学习、通过何种方式、投入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

  问:在历史学习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专业的学习机构有何优势?

  雷博:

  我们这个时代,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成本非常低的时代,只要掌握了一个关键词,在这个关键词背后,就能够牵引出一个巨大的世界。

  但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和观念整合度特别稀缺的时代。整合度越高,整体性、系统性越强的观念,越难习得。

  当我们的认知处于碎片化的信息之流当中,当我们的知识处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吸纳当中,我们掌握的知识,读过的书到底能不能整合成一个系统的历史观、完整的价值观,两者能否融合为一个贯通性的认知模式,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且系统性的学习、教学相长的课堂环境、通史的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角。它帮助我们用一种贯通性的思维来去审视和理解整个中国历史的整体画卷。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比较看重长期性、持续性的线下学习方式,它带来的体验、收获和真正意义上的内心的沉淀是不可替代的。

  问:在线上学习风靡的时代,历史大讲堂作为实体课程的“长期主义”者,您认为坚持的意义何在?

  雷博: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线上学习是当下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在疫情背景之下,跨越时间、空间限制,为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但作为一名老师,我本人更推崇线下分享。“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我更希望它像一个剧场,要建立起契机感应,要具有表演性中的‘娱乐性’,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首先是有趣的、快乐的,在快乐和有趣当中逐渐进入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然后我们再去传递一些知识、探讨一些问题,这也是古人讲的 “礼成于器”,成在“器”上的“礼”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否则只能流于表面,变成浮空的道理。

  再者,实体课堂提供的“知识共生、观念共生、价值共生”的魅力和教学相长的意义,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问:通过两天的课程,您对学员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对他们长期坚持学习能否有一些中肯的建议?

  雷博: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饭桌上,学员们身上透出的刚毅、质朴的特质让印象深刻。我想这也是中国现代企业家共同的精神“面相”。

  “无非必要,勿增实体。”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复杂到荒诞的商业社会,每个企业家都要有一把锋利无比的真相之刃,剃掉那些多余的,冗杂的、虚伪的,欺骗性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面对所在的事业、所在的企业。

  当我们剃掉无用东西的同时,又在追求有意义的东西,就会形成这种刚毅而质朴的精神气象。

  这种精神气象表现在课堂上跟大家互动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很多同学不管是不是真的听懂了,是不是有足够前置的知识准备,是不是能够把大信息量的知识都摄取进来,我能够看到每一个人灼灼目光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甚至反过来,是带着对于中国文明发展脉络和精神谱系的底层共振。

  在未来,希望同学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既要有兴趣导向,在兴趣之上也要有某种系统性的追求,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要把收获某种对企业治理有直接作用的明确意图,置换为从学习当中习得某种高屋建瓴,俯视、解决超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来自于单纯的好奇心驱使或者碎片化学习,而是在系统学习,甚至在对某个问题的系统研究中才能建构起来。

  不见得每个人一定要成为“学者”,但在我看来,今天的各行各业的内卷程度,要求企业家一定程度上要具备一些系统性、研究性的“学者思维”,来理解所面对的事业、所面对的企业。

  现代企业治理者唯有具备这样的精良、这样的气魄、这样的格局,以及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参赞天地之化育”的 “大治理者”。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