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信息:【河北

56

商帅商学院:河南校友会谈谈河南人爱说的这个“中”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1-06-03 11:34:13

   有一段戏,好像是海霞、朱军、范军合唱的“《河南人爱说中》,掉到地上砸个坑。万古黄河串心过,千难万险面朝东”。这里所说的“中”是忠诚、实在、勇敢、坚韧的意思,说出了河南人的性格。其实这个“中”有更多更深刻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

校友,管理与哲学,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

人物介绍任之方

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 第30期学员


   一得中原者得天下

   首先,它是一个地理概念。

   先说中原的“中”,中国古时候的版图只有中原这一块大小,炎黄二帝主要就在这一带活动。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所统治的地盘,只有现在河南省的一部分,河北省的一小部分,陕西省的一小部分和山西省的一小部分。

   到了第二个朝代商朝,向东扩张到了现在河南省的东部、安徽省北部、山东省西部、河北省东部。

第三个朝代周朝,向西扩到了今天的甘肃,向南扩展到了四川、洞庭湖、江浙一些地方,这个时候整个山东半岛也纳入了周朝的范围。秦始皇时期出兵统治了现在的广东一带。汉武帝时把西域打通,拥有了河西走廊和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唐朝向北扩张到了贝加尔湖周围。元朝又把青藏高原纳入统治,至此中国最大的版图形成。

   千年来无论各个朝代怎样的扩张,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这是因为中原拥有最大一块肥沃的土地。

这块土地上很早就发生了农业革命,驯化了小米,引进了小麦,形成了一春一秋两季农作物的经济模式,使中原这个地方慢慢成为了粮食的主产区。尽管后来纳入中国版图的关中平原、汉水平原、成都平原,为西周、西汉、秦朝、李唐四个王朝提供了兴起的基础,但他们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原地区产粮多。

中原地区也始终生活着中国最大的人群,所以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为得到了粮食主产区的同时也得到了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这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中有四大古都在河南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早期思想家大多出自中原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世界上其他三大古文明所处的尼罗河两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两岸的土地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原的体量大,生产的粮食多,居住的人口多。这也其他三大古文明已经断流,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断的重要原因。

   古老的中原大地得天独厚、占尽先机。到了现在河南仍然是粮食主产区,掌握着国计民生的命脉,同时郑州是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向北京、上海 西安 武汉都只有半天的路程,中心的地位非常明显。

   其实“中国”的“中”最早也是一个地理概念,考古界发现“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距今已经有三千年。周武王取得天下后向天祭拜时说“余其宅兹中国”,白话的意思是“我统治了中国”。这里说的“中国”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在没有发现西域以前中国人最大的地理观也就是西到青海、南到南海、东到东海、北到贝加尔湖。当时中原已经处在高度农业文明时期,四周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还处在半野蛮状态,因此,把中原当作中国的中心,把“中国”当做世界的中心是自然的事情。

   实际上“中心”的“中”也是一个地理概念。早期的巴比伦帝国的地图,把中东这个地方标为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的地图也把地中海标为世界的中心。实际上后来的英国和美国,也把他们各自的国家也标为世界的中心。到底谁是世界的中心?

当然站的角度不同,立场也就不同罢了。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温骏轩著的《谁在世界的中心》?书中说中国应该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中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和世界上最大海洋的结合部,更方便于吸取海洋和大陆的资源,也方便于海上和陆地的交流,中国的地理位置明显优于美国的地理位置,温俊轩说的很有道理。

   我在这里再补充一点,就会更加突出中国在世界中心的地理位置。

   假如我们把中国的版图看做一个大公鸡。那么东边的朝鲜半岛就是她的嘴巴。鸡头上的外兴安岭就是皇冠,北边的贝加尔湖就是她的淋浴箱,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给予她更大的活动空间。西边的中西亚地区是她的鸡窝,南面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是两条鸡腿。海南岛、台湾是两个金蛋,南亚群岛是一串金项链。

   我这样说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强调睦邻友好的重要性。把周边国家建成第一圈命运共同体,以加强亚洲的地位。

   当然,地球是圆的,谁是世界的中心,地理位置已经不是主要因素,重要的是看三个方面:洲一级的版图,最高一级文明,最强大的实力。根据这三个条件,大家公认目前美国是世界的中心。


   二中央集权

   第二个“中”是个政治概念,是集中权力的“中”。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特点,什么时候中央政府权力集中了,朝廷控制能力强了,中国就统一、就强大。

   春秋战国时,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林林总总11条,说到底核心就是削弱封建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果然使落后的秦国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六国。汉武帝时政治上继续施行“推恩令”、经济上施行“盐铁专卖”,中央权力得到加强,一个强大的西汉王朝很快形成。唐朝最强大的时候是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顶峰,但它是建立在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三代皇帝一次又一次削弱关陇集团、重用平民宰相等一系列加强中央权力措施之上的。

   中央权力一旦削弱,国家就混乱、就分裂、就落后。比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汉、唐、宋、明、清王朝,后期也是中央权力先削弱、后混乱、进而灭亡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中原这个地理环境决定的。

   一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带来了大量泥沙,使黄河中下游的含沙量达到百分之四十八,成为世界第一含沙量大河。大量的黄沙几千年来给黄河的中下游带来1500次决口,26次改道,要想治理黄河必须集中人力物力,久而久之形成中央集权文化

   二是中国中部是大陆季风气候,每年农作物的收成如何,由三场风决定:一场风是西北风,一场是东北风,一场是南风。这三场风碰上了就下雨,碰不上就不下雨,碰上碰不上不一定,结果造成两千七百年间发生了一千六百次旱灾,一千三百次涝灾。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任的中央政府都要抗灾救灾,而要抗灾救灾就必须集中权力,久而久之也促成中央集权文化。

   三是中央集权文化最早形成应该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划九州、要开九山、凿九川、疏九河,不集中权力怎么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呢?

到了近代,这个集中权力的“中”字,又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

   中央电视台编制的《大国崛起》电视片的总顾问,北大教授钱嵊旦在讲世界史时说过,近代以来,世界上10个大国的崛起,都是以集中中央权力为前提的。葡萄牙、西班牙是通过700年的抗击伊斯兰的战争,逐步的把权力分别集中到了亨利二世家族和伊莎贝拉女王为主的中央政权手里,才有能力开辟航海事业,打通印度洋、大西洋海上通道,发现美洲新大陆,成为世界上第一任和第二个霸主的。

   荷兰是通过组成北方七省联合政府,把权力集中到中央,发展海上运输事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把权力集中在议会手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更强大的霸主。

   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把1000多个封建领主请到凡尔赛宫,过着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生活,让他们“乐不思蜀”。然后派人管理他们的领地,从而把权力集中起来,成为又一个崛起的国家。

   德国也是普鲁士王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把国家统一起来,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

   俄国也是从一个小公国,经历了伊凡四世、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代国王的努力,把权力集中起来,成为发达国家。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把权力一步一步的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日本原是一个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把权力集中到天皇手里,从而走向强大的道路。

中国更是由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了国家的权力,走上了复兴的征程。

   最近几年我们从国际时事政治中可以观察到,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约翰逊、美国总统特朗普、德国首相默克尔都在千方百计得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西方的网上还有给马克龙、约翰逊、特朗普带上了拿破仑皇冠的讽刺漫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什么上台时宣布的一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落地?美国的新冠病毒患者已经接近三千万,为什么不能有效的制止?

   看来还是毛泽东说的好:“我们的目标,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从世界的潮流看,民主集中制将会成世界的主流国家体制,因为当今社会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汇集更广泛、更准确的信息和智慧,更能处理好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只有很好的理解了集中权力的“中”字这个政治概念,才能很好的理解“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论断的重要意义。


三中庸之道


   第三个“中”是哲学概念,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我在北大听课听过张辛、王博、楼宇烈、杨立华等教授们的课,总的学习心得是中国从伏羲到王阳明思想家很多,加上后来引进的佛教形成了中国的传统的主体思想,但就其根本说就是三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仁”,一个是“中”。

   今天咱们不谈“道”“仁”二字,只谈“中”。“中”在中国的哲学中有三种含义,一个是“中间”,一个是“适中”,一个是“中用”。

   先说中间的“中”。一是中间道路思维。“中”字的象形文字写法具有上通天、下通地,中间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得含义

   中国人口密度大社会关系复杂,走中间道路也便于汇集左右前后上下的情况,便于听取各方面意见,便于考虑不同利益。防止走偏激化道路,有了矛盾也便于两边调解,有困难也便于携手并进。


   二是综合思维。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有九个动物的优点组成的综合体,龙是综合思维的产物。综合思维也是中间道路。

   举个例子:刘邦坐天下时,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很快失败,又看到项羽取得了天下后全面废除郡县制恢复周朝的封建制又迅速灭亡。刘邦发现秦始皇郡县制的缺陷是委派出去的官员是有限责任公司,遇到叛乱这些官员不会为朝廷拼命抵抗。也看到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缺陷是开历史倒车,削弱了朝廷权力。就折中的实行一国两制,他自己能控制的关中地区实行郡县制,不能控制的关外地区实行分封制,结果效果非常好,大汉帝国四百年。

   三是主体思维。

   主体思维不赞成绝对的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左不右,而是有明确目标、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走科学的道路。也举个例子: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里所说的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又有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既走社会主义道路,又有资本主义的成分;既以公有制为主体,又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很好的体现了主体思维。

   再说适中的“中”,就是“合适”、“适当”、“舒适”的意思。

   让谁“合适”?让谁“适当”?让谁“舒适”呢?

   首先要让天“合适”,让天“适当”,让天“舒适”,就是遵循天道。天道包括“秩序”、“法则”“目的”。

   “秩序”就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银河系又围绕着宇宙的核心转,整个天体是有序的,不能乱转。“法则”就是天体质量大者为中心。

   “目的”就是“万物永恒、共生共灭、全员扩张、整体升华”。人类的社会也是一样,世界、国家、单位、家庭都要有秩序、法则、目的。

   第二个“适中”就是适中于“地道”。

   地道就是生态平衡万物共生,不然就要受到惩罚。现代违背“地道”的太事情多了。

   一是最近的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前些年的“非典”传染病在中国大面积蔓延,禽流感也不时在一些国家蔓延。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化生物教授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一书中说,传染类疾病主要是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居住密度增大,人与家禽类动物接触过多带来的。

   二是气候温度升高。根据有关专家说,目前地球的温度再升高两度,海底的甲烷就会泛上来,到时候大气中的氧气就会减少,将给人类带严重后果。


   三是陆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样说。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是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带来。以上都是对人类违犯“地道”的惩罚。

   第三个“适中”就是适中于“人道”。

   “人道”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平等相处、和平相处。

   第二就是仁、就是善、就是爱。爱因斯坦在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过“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以“爱”为宗旨的,“善”是佛教的的真谛,“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只有“爱、善、仁”最适合普世价值观。

   第三就是按劳分配,谁贡献大谁享受的财富多,逐步消除劳动者生活贫困、地位卑微、劳作艰苦的状况。现代世界还是按资分配为主,是建立在人是自私的人性基础上的,将来肯定走进死胡同。

   “中”字的第三个含义就是“中用”。

   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用的。中国的传统哲学也强调有用性,强调实用价值。

   因为中国自然灾害太多,让中国人信天堂、信地狱、相信上帝、相信老天爷都很难,中国老百姓有时候叫地地不灵,叫天天不应啊,信谁都不管用,最后只有信自己。所以在中国任何宗教信仰都很难真正落地。

   中国人是谁能解决问题我就信谁,孔子、老子、释子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中国人一信就是两千年,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

   但是到了1840年以后又不“中用”了,要砸烂“孔家店”。中国人开始寻求别的解决办法了。先是引进了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可是这两个“先生”也没能救中国,所以就又引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刚来时也不太“中用”,经过毛泽东共产党多年探索,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就“中用”了。

   中国是一个适用主义很强的国度,哪个主义“中用”,就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共产党建立一百年来,为什么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万人?为什么从不会打仗到会打仗,为什么从不懂经济到会搞经济,为什么从不会治理国家到慢慢的开始会治理国家?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中国传统哲学加西方科学的思想体系越来越“中用”,因为共产党是个越来越“中用”的党。

   其实,这个“中”字有天然的缺陷。

   它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容易上下贯通内部沟通,不善于横向联系,不善于与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打交道,搞不好会把我们困在“中间”,明清帝国的闭关锁国就是这个“中”字文化缺陷的体现。

共产党提出自信而不能自封,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国策,更加丰富了“中”字文化。

   商帅商学院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45期正在热招中!

   6月26-27日,《国学与中国哲学》课程即将开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校友,管理与哲学,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