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信息:【河北

57

学员悟语▕ 由“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思考

作者:商帅商学院 上传时间: 2022-10-25 14:31:03

  最近网上热炒“中国式过马路”,大意是说中国人横过马路能否通过的标准一是足够的人数,二是有“带头大哥”首先迈出第一步,这两点都齐全了,就可以过马路了,与红绿灯无关,与是否影响到正常行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其他正常行走的行人都无关。

  当然,这样过马路是否就是“中国特色”不能确定,因为我在广播中听到法国人朱利安说,法国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只要不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红灯也是可以“闯”的。虽然同样是闯红灯,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以“是否影响了他人”为标准。

  由此我想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张辛教授说现在很多的中国人属于“有知识、没文化”,我想大意也就是如此吧!

  文化是什么?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搜索,我们会得到不止一种定义。十八大报告中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贾春斌 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27期会长

  “文化不是具象的物质 而是形而上的物质”

  还记得北大哲学27班开学第一天,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班主任给了几道“必答题”,其中一道就是“你来北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所有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现在想想如果说是来“学文化”的,也是个不错的答案,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是大多数学员来这学习的基本目的之一吧!

  文化不是具象的物体,而是形而上的物质。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好像很玄、很虚,但是文化就是客观存在的。

  曾经听余秋雨讲述过一个故事,据说赵本山要到上海某大学进修,考官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赵本山说“啥是文化?文化就是分寸呗”。

  余秋雨是考官之一,当时余秋雨就说“这哪是要进修呀,直接当客座教授都够格”。

  我不评价余秋雨和赵本山以及关于“文化就是分寸”是否准确,但从“分寸”这两个字来说,就让人觉得很玄、很虚,同时很妙,也就是儒家讲的“叩其两端而竭矣”的“中”。

  一条小小的胡同,它的名字、宽窄、长短等这些能看到的部分只能算是知识,但是胡同蕴含的历史背景、人文典故、风俗传统等却不是一看就能知道的,这也许就是文化了吧!

  “文化不是快餐,而是大菜”

  文化不是物理的,而是化学的。从字面上简单理解,文化就是“人文的化学”。

  而化学与物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本质。

  所以,如果文化是化学的话,那么通过学习文化是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为什么会出现“国学热”,为什么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的根本原因。

  文化不是快餐,而是大菜。文化不能速成,但是营养丰富。

  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大家习惯了吃快餐,习惯了“速效”,习惯了“速成”,习惯了“打激素”,习惯了“拔苗助长”,所以总想学几天国学就能掌握中国文化,就成为“文化学者”,这是不现实的。

  文化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浸润的,就像杨立华教授讲的“聪明人总在紧要处下笨工夫,愚蠢的人才会在紧要处耍小聪明”。

  所以,工夫是一定要下的,文化之旅一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哲学

  “文化不是用来炫耀 而是用来‘玩索’的”

  文化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需要“玩索”的,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着“拜金”、“个人英雄主义”、“夸富”、“自我为中心”等现象。

  杨立华教授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未经思考的文化是假文化、伪文化”呢?

  文化是一种修养,如果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话,那么炫耀的人到底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呢?

  前两天跟一朋友聊天,说起另一个人来,朋友只评价了三个字“没文化”。听到这三个字,我突然想起前些年有个事,说一个老板去车展,看见一辆豪车,就直接翻过隔离带去摸车,车模说“先生,对不起,这车只能看不能摸”,此老板一指车模说“我摸了怎么了,这车我买了,连你一起,说吧,多少钱?”这就是典型的“暴发户”、“没文化”。

  所以真正有文化是不是应该就是做到王博教授所说的“光而不耀”——很牛很低调呢?

  “文化不仅需要‘玩索’ 更需要践行”

  文化不仅是需要“玩索”,更需要“践行”。“反思代替不了生活”,同样“玩索”也替代不了“文化”。

  文化强国,文化强企,需要每个人去践行民族文化、企业文化。践行的前提是每个国民、每名员工都需要成为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忠诚的行动者、实践者,文化不仅仅是“卧而思,坐而言”,更重要的是“起而行”!

  也听说过很多所谓的“文化学者”、“文化达人”,谈起文化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写起书来洋洋洒洒,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与这些大相径庭,相差甚远。什么争夺遗产啊,家庭暴力啊,欠债不还啊,抄袭论文、弄虚作假等等。这样的人真的有文化吗?

  之所以来商帅哲学系上课,应该就是我自身感觉到文化的缺失。

  有人说,“一年的企业靠机遇,十年的企业靠经营,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企业要想健康地生存、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是重中之重。

  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想有尊严地活着,同样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文化。

  现在国外有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孙子兵法》可以成为国外畅销的培训秘籍,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我们民族文化这块瑰宝。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一个企业、一个人的“大”,如果说是文化建设或说文化修养应该是正确的。

  知道“大”了,而关键的是要“立”住,不能倒,不能丢,不能失,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文化“强人”,中国必将成为一个有尊严地战力在世界东方的“文化强国”!

  而我们每个中国人也会更加有自信、有尊严地“游”走在世人面前!

  注:本文是作者2015年所作文章,如有不正之处,烦请指正。